SCRIVENER 中文操作说明书 Chinese menu

学习笔记(一)-Scrivener设计思想
学习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最难的部分不是现有软件有多么复杂,而是忘不掉以前的很多旧的习惯,思维的巨大惯性会在你遇到哪怕一点不同或使用障碍的时候放大不满的情绪,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这个软件真的足够有吸引力,要么你没有其他选择。
Scrivener 属于有足够吸引力的一类,随着你对它了解的逐渐加深,它的与众不同会真正的把我们带回到写作当中来,聚焦到文字和内容中,让我们可以更随意的展开,可以先 把想到的线索写下来,也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列出大纲纲要。和顺序流程的文字处理软件不同,Scrivener更像是一个内容管理软件,它非线性的内容处理 方式,使得对于内容的组织、管理更加灵活方便。
传统的文字处理软件中,文章内容是连贯的,按照内容顺序来设定章节,对于短篇的内容来说,这 样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内容很多,每次调整和修改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章节的顺序要依靠大段的选择、复制和粘贴来完成,这中间还要考虑到小节、分 页、脚注等诸多因素的同步调整。整个过程中即使很安静没有被打断,仍然无法避免可能发生的错误。用Word来处理论文、标书、书稿等大部头文案的过程,可 以说每次都是对细心、耐心甚至技术的挑战。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既在于合理软件工具的选择上,也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 脑,短时间内能记住的内容其实非常少,大约只有4项。当我们浏览大量的内容时,瞬间保存在记忆中的只是后面的那几项,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记忆。另外就是 Word这样的软件,确实不适合处理大容量的文件,它的定位就是办公文档,小篇幅的小容量的。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也很少会处理大量的文字,加上市场宣导 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选择的不合适的工具。
Scrivener的定位是给职业文字工作者准备的,博主、作家、专栏作者等,它也是论文撰写、剧本、小说写作的最佳工具。
Scrivener的文字编辑模式是非线性的,与传统的Word比较而言,我们不妨先列举几个显著的区别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它的工作方式:
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对章节的处理,Scrivener中每一小段文字都象是一个独立的文件,然后以类似资源管理器的目录树方式组织在一起,如同处理文件夹中的文件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来调整章节顺序和层级。

还 有一个主要差异值得先提一提的就是对于内容的打包上,Word都是在一个文档中处理完成,而Scrivener可以将多个独立文件打包组装到一起来实现多 样化的内容整合,例如:封面、版权、封底这些内容均是独立存在的,可以有很多套方案,包括章节编号、分页这些我们原来在Word中形成的概 念,Scrivener也都是到输出的时候才考虑,根据选择的输出方式来设定和调整,这种方式更倾向于生产模式,前期只需要关注文字和内容本身,处理好 “故事”或“文案”,后期再按需输出。两个部分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既灵活也高效。
准备写一个系列的Scrivener内容,欢迎对Scrivener感兴趣的同学留言或来邮件说说你们关心的问题。
学习笔记(二)-Scrivener软件界面
和学习大多数软件一样,熟悉软件的菜单、工具栏、软件布局、设置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但是要发挥出软件的效能,除了理解软件的设计思想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习惯的调整。

Scrivener从界面上给人的印象多多少少也点文字编辑软件的感觉,很容易把人往Word这个方向带,一边用一边找各种格式化、排版方面的按钮和菜单在那里,最后纠结很多功能的安排和自己理解大相径庭,这样的想法会不断累计,最后变成去掌握一个新软件的最大障碍。
按照Scrivener的逻辑,首先不用去关心太多的版式,而是如何快速的把“思路”记录下来,为写作打基础。在后面的篇幅中我们将依照:软件布局、内容格式化、内容的管理、多样化输出这样的顺序,来展开对Scrivener的介绍。
软件的布局
软件工作界面

①工具栏
工具栏上基本涵盖了常用的操作按钮,在工具栏上右键还可以自定义拖拽更多的按钮到工具栏,刚开始学习使用,可以把工具栏图标和文字都显示出来便于识别。

前5个都是和活页夹的操作有关的:活页夹显示或隐藏、收藏、视窗管理、添加、删除;
3个窗口模式,全屏、关键词面板、独立窗口,接下来的是文本编辑中的备注;
Wrap用来切换页面编辑模式或者是普通编辑模式,Compile是输出的快捷图标;
View Mode中有3种视图模式:层叠、卡片、大纲,View Mode的3种模式掌握好了,Scrivener的便捷性就能很快体现出来,层叠模式可以查看选中的所有内容,既可以是一个文件夹下的内容,也可以是单选 的多个章或小节内容。卡片模式有助于我们调整内容的组织结构,方便在卡片上拟定写作重点。大纲模式中则可以进行进度管理和调度安排。
②活页夹
活页夹是用来承载大纲和小节的地方,默认的写作内容都是基于Draft来创建的,而并列的 Research 则用来放置素材或公用资源(封面、参考资料等)
活 页夹中可以创建文件夹(章)、文件合集(章)、单个文件(小节),在层级关系上每一种都可以作为父级,也可以作为子级,通过拖拽能很方便的进行层级的调 整。这种划分方式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对内容进行更好的组织和管理,在某一级上通过右键菜单中选择Change icon来更换更有特点的图标。
使用的区别上,选中文件夹会自动在层叠视图下显示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如果选中文件则只显示它自己,文件合集默认也是仅显示自己,除非强制按层叠模式显示。可以理解为 文件夹 更多的时候是用来组织内容的,可以没有正文只有文件夹名称,而文件集和单个文件则有正文部分。文件夹和文件集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Collections 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归纳已有的文件,有点类似于Outlook中的智能文件夹,例如:可以先建一个 新增章节 Collection,然后到Binder中选中新增的章节右键(Add to Collection)到 新增章节 中。换个方式来理解也像是给内容加标签,通过标签来区分和快速定位到内容。
图示中,我通过设定 Wordpress、Lofter这样的Collection来标注Binder中的稿件已经发到那个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Collection中的内容还在原来的位置,在Collection可以重新排序,但是编辑内容本身等同于修改原内容。

③格式栏
格式栏中第一个 预置格式 和Word中的样式的作用一样,可以快速的转换鼠标停留的段落的格式。
这 里的格式都是针对小节内文字的,不要和章节、文章的名称的格式混淆,章节格式到输出的时候才考虑,实际使用中,其实用的最多的是Body,默认输入文字是 依据Body来显示的。Title用的很少,毕竟在小节中有Heading这样的标题层级基本上足够了。小提示:文字颜色和高亮文字两个色块按钮,要用右 键选中后才弹出更多选项。

Block Quote,引用文字块
Body,正文
Essay Block Quote(Preserved),评论引用块
Heading,标题
Sub-heading,子项
Title,大标题
要 修改默认的格式,可以选中一段已经设定好的内容,包括字体、行间距、字号、首行缩进(小横杠)、段落缩进(倒三角),由菜单栏选择 Format-Formatting-Redefine Preset From Selection-「对应的格式」,如图示中修改Body的格式。
Redefine Preset From Selection等于是重新定义预置的格式,修改后全局生效,影响以后的录入内容。

备注和脚注的操作不在格式化栏上,在最顶上的工具栏中,也可以通过Format菜单和快捷键的方式来开启实现对选中文字的注解。
演示文字部分由于网页格式的局限性和Scrivener中不一致,所以这里用Scrivener中这个部分的截图表达。

以上部分的内容按照默认方式输出以后,我们对照图示看看最终的结果就很快能理解这4种注释的不同。脚注会在章节最后的页角中出现,备注直接在正文中出现,而脚注在正文中只有右上角的数字标识。
对照图示:

④编辑区
编辑区是写作的主体空间,通过显示的比例缩放,可以将设定自己适应的字体显示大小。窗口切分则可以在上下或左右两个视窗中进行写作,不同的视窗可以放不同的文件,也可以通过快照放同一个文件的不同版本,方便比较。
右 下角的字数计划是个有意思的功能,设定一定的字数后,进度条会同步提示距离目标的比例情况。底栏正中间也有直观的数字统计,例 如:Words:11/12,11代表的是当前已经写的字数,12是字数计划中设定的数字。对于按字数交稿的人来说,通过这里很方便的就知道该收工休息 了。
上栏左右角的箭头作用不同,左边的是最近浏览章节的切换,右侧是章节前后的切换。

⑤ 检查器

通过点击工具栏最右侧的问号图标,可以打开和关闭 检查器。
检查器包含了很多功能,通过底部的图标进行切换,除了常用的笔记、资源连接、关键词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快照功能,从而实现对章节的多个版本的管理,例如:几个快照之间的修改比较、回滚到某一个快照等等。
Synopsis(摘要)部分和View Mode卡片模式所看到的内容是一致的,可以给每一段文字写上摘要描述,除了能写文字摘要以外,如果点击摘要右上角的图标,还可以切换成图片摘要方式。 图标的作用则是自动生成摘要,自动将文章中的内容复制到摘要描述中。
General(常 规设置),在这里可以设置标签(Label)、状态(Status),以及是否合并这部分章节。如果要对多个章节部分做这些调整,其实到View Mode的大纲模式中设定会更方便。Include in Compile决定合并输出的时候是否包含当前章(节)。Page Break Before的作用和Word里的分页是一样的,如果勾选这项,在输出合并文档时会对当前章(或节)新起一页。Compile As-Ls的作用是在合并文档时不自动加入章节标题。后面的这3个选项也完全可以等到最后输出的时候集中设定,不用在每个章节文字块中设置。
Document Notes的部分,既可以写当前章节的笔记,也可以切换成Project Notes,前者只是针对当前章节的笔记,后者是针对整个当前计划的。文章的笔记(Document Notes)、整个项目的笔记(Project Notes),再结合摘要部分(Synopsis)的描述,有了这么几个层级的记录辅助,相信组织思路和想法会方便更多。

前 四个图标分别是:Notes、References、Keywords、Custom Meta-Data,这几个部分都容易理解,而且切换的时候,顶部的Synopsis和General都不会变,Notes中写笔记、 References中可以添加资源连接,既可以是项目中的其他章节也可以是外部的文档,和Binder中Research在定位上一个是服务于本章节一 个是服务于全局。Meta-Data(原数据)包括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状态、标签这类信息,通过输出时的设定(在File-Compile - Formatting中进行设置),可以选择将原数据插入到章节中,Custom Meta-Data则支持用户自定义更多的原数据。
Snapshots(快 照),反复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修改痕迹的不可追溯,在使用Word时,为了防止修改导致的内容丢失,往往需要另存很多个版本,既不方便管理也容 易混乱,Scrivener中通过创建Snapshots快照,可以方便的保存不同的修改版本,并能点击Compare按钮进行比较、点击Roll Back进行有选择的版本回滚。
Comments & Footnotes(备注和脚注),在这里会集中显示当前章节的所有备注和脚注信息,通过点击也能快速的定位到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学习笔记(三)-Scrivener写作模式
在Scrivener中写东西感觉非常自由,写东西的每个不同阶段都能体会到那些设计的体贴,正因为服务于非线性的写作模式,所以不管我们的习惯是从那里开始,都能很快的专注于内容,而不必为工具是否能做到而担心。
起心动念想写些什么的时候,头脑中往往只有一个模糊的框架,在整理和搜集的过程中想法才会逐渐充实和具体。另一方面,整个文字加工过程中思想也好,时间也好永远是在零碎的、连贯的、跳跃的这几种状态之间切换,这是生活的常态,码字的常态,也是工具必须支持的常态。
组织大纲和资源
Scrivener对Mac拖拽的良好支持,使得组织文档资源很方便,Binder下的Research层级、章节中的Document References添加,都可以在简单的拖拽下完成。
Binder中的层级模式支持文件夹、文件集、单个文件,可以利用这种自由的层级模式来划分卷、章节、小节,另外直接右键 Change Icon还可以自定义各种图标,用以区分章节和内容之间的差异。
Draft目录下的内容默认都是输出合并文档的组成部分,Research目录下的内容一般用来放置各种写作会用到的资源文档,例如:网页、图片、素材文字等等,Research中的内容不会输出。
点 击顶部的Collections加号+,可以添加新的收集分类,它的作用有点类似于Outlook中的智能文件夹和照片管理中的标签模式,用来对内容进行 分类和组织,能直接修改内容本身,但是不会影响到内容在原Binder中的组织结构,例如,针对书稿再版更新,可以创建一个新的Collections来 汇总所有新改动的章节,便于直观迅速的进行编辑和修订。
Search Results是一个搜索痕迹保存的地方,只要搜索过的内容都会集中体现在这个默认分类当中。
除了Binder这个方便组织纲要的地方,View Mode中的卡片模式则更适合对纲要进行概要补充和顺序调整。
零碎的文字
Binder中的文件夹和文件列表,适合快速的组织章节和大纲,只要想到的节点,可以在这里先记录下来,通过文件夹和文件的层级拖拽,可以迅速的组织出写作框架。切换到View Mode下的卡片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把对于章节的具体构思和概要、重点记录下来。
这个阶段里头,其实文章以外的文字,例如:摘要(Synopsis)、大纲、关系等,才是最重要的,那是我们的思路、基本想法线索和写作方向。打开检查器,针对每个章节还能写下更多的笔记和备忘。
Inline annotation(⌂+⌘+A)则能直接在正文中嵌入我们额外的补充记录和临时想法,它不会出现在输出的文章中。而撰写备注(Comment)则可以选择性的出现在最终输出的文档中。
在 Dock上右键Scrivener图标,选择Scratch Pad 速记板。随时想到什么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打开你具体的Scrivener文档,就可以在Scratch Pad中快速记下突然冒出的想法,这些内容既可以独立存在也能方便的导入到具体的Scrivener文档当中。
如果已经在Scrivener工作界面当中,也可以在Research层级下新建一个文本,并将它以QuickRef的独立窗口模式打开,用它当你的写作便签来用。
具体的章节
如果有整块的时间,能集中精力码字,Scrivener的全屏模式非常适合。全屏模式中的背景色、稿纸颜色、字体颜色都可以调整,也可以换一张背景图片,营造惬意的创作氛围。

码 字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内容之间的关联,涉及到其他章节,需要参照和对比,这种情况下,既可以采用View Mode的层叠模式切分窗口进行对照写作,也可以将某些章节以悬浮小窗口(QuickRef)的方式单独打开,便于参照。独立小窗口把某个章节的内容像便 签一样独立贴在电脑“桌面”上,会令组织内容关系,理顺逻辑非常有帮助。
导入和输出
如果是从其他文件中导入文章进行编辑和修改,首先需要将原来的文档切分成Scrivener中的章节模式,快捷键 ⌘+K 可以实现从光标所处的段落处开始切分,如果选择 ⌥+⌘+K 则会在切分的同时,将你事先选中的文字作为章节的标题。
Compile 输 出(⌥+⌘+E)中最典型的和Word的区别就是章节编号的设置,Word中我们是直接在文档中进行设置,而Scrivener中则是作为输出的一个选项 来处理。Section Type中的3种类型和Binder是对应的,这意味着我们在Binder种组织内容纲要的时候最好有一致性,例如:卷用文件夹来组织,每一卷是一个文件 夹;章节用文件集来组织,换个说法就是同一级目录最好统一成一个方式,要么都是文件夹要么都是文件集,否则在Compile设置的章节就有可能在某些章节 不显示或者显示不一致。

上 图中给文件集添加了章节前缀编号,具体操作就是选中文件集Level 1+这一行,点击Section Layout按钮,在新弹出的小窗口中设置。将光标点击到Prefix前缀输入框中,由菜单栏 Edit - insert-Auto Number中选择一个类型,如果想要中文的第一章这样的效果,Auto Number选择One,Two,Three,然后在变量前后分别加上汉字,如:第<$t>章。
从美观的角度出发,章节数字编 号的后面还可以考虑插一个空格,还可以在Title Appearance中设置不同的格式,例如是否带下划线等。如果勾选了insert title as run-in head选项,抬头会和正文在一个段落中,而不会单独一行。具体效果在输出时选择Print,Open PDF in Preview中可以直观的看到。

另外一个常用的设置项目就是分页,在Contents输出内容的选择中可以通过勾选Pg Break Before来实现,另外也可以在Separators中设置自动分页的选项,默认是不自动分页,设置后可以自定义文件夹之间、文件和文件夹之间的分页关系。
页 眉页脚的设置在Compile-Page Seting中,例如:页眉(Header)中的变量<$projecttitle>代表的是当前文档的名字,<$p>代表的是 页码,更多的变量还可以直接由菜单 Help-Placeholder Tags List… 中查找。

Projecttitle这个变量的具体内容可以在Project -Meta-Data Settings中进行设定和修改。

学习笔记(四)-Scrivener章节编号设置
在前面的介绍中曾经提到过Scrivener 和Word在排版上的一个典型差异-章节编号的处理,Scrivener的逻辑是先写好东西,最后再根据情况来设置章节编号和输出的各种选项,这种特性意 味着,后期可以灵活的设置章节编号,同时还能对部分格式进行统一调整,例如:章节的缩进、输出中包含标题还是正文、章节的字体等等。
Level层级
章节的编号设置在Flie-Compile…中,展开All option选项卡就能看到。
Section Type中所列出的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的是文件夹、组和章节,默认在Draft下的都是第1级,如果包含子文件夹或者子文件就是第2级,依此类推。

Scrivener 的章节编号都是输出时统一处理,当然小节中因为行文的需要,可以使用List 编号(1.2.3…)和项目符号,每一个自然段落或者control+enter 的段落在操作 Format-list 后都会自动编号,按 tab 键可以将独立的段落缩进成带项目符号的子项。
示例范文
为了方便说明,这里用一篇范例文章来说明,图示中可以看到这是一篇Safari的帮助文档,左侧已经按照章节层级排列好,右侧是以层叠方式显示的整个文档内容。有几点需要在这里提示到:
首先每个小节的正文中并没有单独的标题文字,节标题将在输出时统一自动添加。
文档已经有3个层级,如:概要-书签网页-操作步骤,在输出时只想插入前2级的标题(title)
正文中出现的数字编号是小节内部依靠Format-list 的方式添加的

编号选项
Section Type中的3种类型和Binder是对应的,这意味着我们在Binder种组织内容纲要的时候最好有一致性,如果在规划文档的目录层级中既使用了文件夹 也使用了文件集的方式(通过图标就可以识别出来),那么在添加章节编号的时候最好是直接复制文件夹的章节设置到文件集上,保持第一级编号设置的一致性。也 就是选中3项Level 1,设置一样的内容(可以复制粘贴),这样第一级的编号方式就是统一的。
默认情况下设置完第一级,如果不对后续的 层级进行定义,会自动延续第一级的设置,例如,第一级是1、第二级是1.1、第三级是1.1.1。如果想具体定义某一级的标题或缩进,点击右侧的层级添加 按钮可以添加层级,勾选Override test and notes formatting则可以对正文格式进行编辑,从而覆盖原有的格式。

插入编号
选 中具体的Level 点击Section Layout按钮,为了方便说明,下面的接图将展开的菜单和Section Layout窗口一起展示,Prefix是前缀,在这里我们插入对应样式的编号,后面为了美观可以空一格。Suffix是后缀,我们插入一个冒号+空格。

决定是否显示Title
勾选Level所在行中的Title就会自动插入小节标题到输出的正文中,范例中我们不打算在输出中插入第三级的操作说明,所以需要添加层级level 3+,然后去掉Title的勾选,同时调整正文内容的缩进。

设置完成后点击 compile 输出,如果以后还会经常用到这样的编号层级方式,可以通过Formatting视窗顶部的Format as单独保存所有的设置。最后看看输出的样子和目录结构之间的对照。

1 Like

pictures

Hi Frank thanks for much for sharing your tips on using Scrivener. I find them to be very helpful as a Chinese who adopte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 am currently doing a Phd in Public Health in Melbourne, Australia.
Please keep posting, love your posts!

Hello,Shao .thank s you are like it . this forum can not upload files so I can not send whole document to you . If you really need it please send me a email to wuzhongni@163.com . I will send you all document .

go ahead

one more

try my best

scrivener 3

screen shoot

very good

again

学习笔记(四)-Scrivener章节编号设置

学习笔记(四)-Scrivener章节编号设置

2



348252 viewer . amazing

402090 viewer . only 6 days . 53838 new viewer . That is fantastic

1106708 .

1741398x45$=78,362,910.000 USD $$$

Going on about this is not going to change anything.

Version 1 is not going to be upgraded or localised in Chinese … the upgrade is version 3.

Literature & Latte will only release version 3 when it is fully ready and if you follow the Beta Testing forum, you will see that there seems to be a lot still to do. And when it is released, if the Mac version 3 is anything to go by, a lot of work will have to be done on the Chinese localisation, which will presumably not includ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anual.

Mark